中新经纬10月11日电 (马静)“买机票堪比炒股啊”,刚刚过去的十一长假,“机票价格跳水”登上热搜,引发不少消费者吐槽。
其实,每逢节假日,如“过山车式”的机票价格走势常常引发热议。不少奔着“早买早便宜”去的消费者,最后发现自己“被割韭菜”。机票是如何定价的?航司为何如此“任性”?
机票价格“大跳水”,提前买成大冤种?
“错峰回家让我省了至少四千元机票钱。”在北京工作的小林(化名)在今年十一长假回了趟汕头老家。她告诉中新经纬,节前两周订机票时发现,如果按照放假时间正常往返,机票叠加燃油附加费等要超过8000多元。感到“肉痛”的她在出行前两天决定,晚1天出发和返京,最终只花了3800元。
但不少无法错峰出行的消费者并未像小林一样“捡到漏”,还因早早买票错失了低价机票。一些消费者在社交媒体吐槽:“提前一个月买俩人往返北京-乌鲁木齐,一共10998元,现在(9月28日)单人不到3500元就可买到”“买的时候三千块,生怕买晚了涨价,沾沾自喜以为自己是大聪明,出行前一看,两眼一黑,整整血亏一千五”……
网友在社交媒体吐槽机票价格“大跳水” 来源:社交媒体
机票价格“大跳水”不止于十一长假期间。据央视财经报道,假期结束后,节前动辄上千元的机票,节后价格低至1到2折,最低的甚至只有100多元,远远低于同期的高铁票价。
中新经纬9日在购票软件智行火车票看到,在不加燃油费的前提下,10月10日,从北京到乌鲁木齐的20趟直飞航班中,有15趟的售价都低于2000元,最低是697元;北京直飞深圳,最低是396元,不到高铁票价的43%;北京直飞西安,再加一晚酒店只需要200元,不到高铁票价的37%。
面对机票价格的剧烈波动,有网友直呼“提前买机票就是大冤种”“为什么机票钱不能像火车票一样固定,跟买股票一样”……还有不少网友认为高价买票是被航司“割韭菜”,进而投诉维权。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民航经营管理学院副院长綦琦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表示,机票价格“跳水”引发热议的实质是消费者传统认知和航司定价策略的结构性矛盾。此前,航司培养了消费者“提前购票便宜”的消费习惯,鼓励消费者提前确定行程并实施购票行为以此锁定合适价格。但是疫情后,特别是在国际客运航线航班还没有恢复常态的情况下,大量的宽体机运力充斥国内客运市场,带来航司在中秋国庆双节假期的高弹性运力供给,机票价格跳水有了“资本”。
除了运力过剩之外,也有市场观点指出,航司错误预判了十一假期出行的客流量,预售阶段定价较高,临近出发又发现座位剩余,因此降低了价格。
对此,某航司从业人士对中新经纬表示,航空公司的票价虽然也受到其他因素影响,但跟客座率有强关联。如果临近出发,客座率太低,达不到相应指标去执飞,可能会带来亏损等情况,因此一般都会在临近放出低价,去补足客座率。
“其实票价浮动的情况一直都有,但现在受到广泛关注,一方面可能是这几年大家乘坐飞机的频次减少,另外现在消费者对价格确实比较敏感。”该人士称。
民航专家林智杰认为,机票价格“跳水”反映出今年十一长假航空出行的热度或不如预期,销售进度落后,所以出现了价格倒挂的情况。谈及对航司的业绩影响,他对中新经纬表示“没影响”。
中新经纬注意到,根据2023年上半年报,东航、南航、国航、海航四大航司的国内航线客座率均较上年增长了10%以上。不过,虽然坐飞机的人多了,但过去三年业绩承压的航司们还未全部实现净利润转正。数据显示,上半年,除吉祥航空、春秋航空扭亏为盈外,东航、国航、南航、海航、华夏航空仍处于亏损状态,净利润分别亏损62.49亿元、34.51亿元、28.75亿元、16.09亿元、7.52亿元。
早买机票并不一定更便宜
“早买票更便宜”,这一理论正是让不少消费者成“大冤种”的主要原因之一。机票定价机制是怎么样的?到底何时买票最划算?
据中新经纬了解,航空公司对机票采用动态定价方式,一般根据运营成本,适当考虑供求、竞争、利润等因素拟定,市场化程度较高。
中国民航局2014年发布的相关规定提到,航空公司可以按照《民航国内航线旅客运输基准票价定价规则》自行制定、调整基准票价。此外,航空公司继续可以基准票价为基础,在上浮不超过25%、下浮不限的浮动范围内自主确定票价水平。
2016年,中国民航局发布的相关规定又进行调整,其中提到进一步扩大市场调节价航线范围,800公里以下航线、800公里以上与高铁动车组列车形成竞争航线旅客运输票价交由航空公司依法自主制定。航空公司上调市场调节价航线无折扣的公布票价,原则上每航季不得超过10条航线,每条航线每航季票价上调幅度累计不得超过10%。
国内航线旅客运输基准票价定价公式
来源:中国民航局2016年发布的《民航国内航线旅客运输基准票价定价规则》
简而言之,航司制定机票价格有自主权,且有上限,无下限。据綦琦介绍,机票价格的上限即根据基准票价公式确定的全价票,航空公司可以根据收益管理需要再进行折扣。“买的没有卖的精,航司最终放出的价格,其实是由边际成本来决定的,只要票价超过成本,就有销售的理由。”綦琦认为,虽然从价值逻辑看,临近起飞更贵,但航司根据供需,从市场化角度定价,也无可厚非。
中新经纬9日以消费者身份致电国航客服,对方表示,机票价格就是随订随售,确实有时候存在越早买越便宜的“规律”,但有时候也会突然降价,合适的购票时间并不好说。如果早早买,遇到降价,也不会退差价。按照正常流程,可以自愿退票再购买,消费者自行比较重新购买是否更划算。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表示,从《价格法》角度,如果航司和平台没有明确的价格承诺,又事先做到了明码标价,且没有哄抬价格或串通涨价,或者通过虚假或引人误导的价格方式欺骗、误导消费者,那就很难说这种行为违反了现有的法律规定。但从通常的市场规律来看,提前买票一般确实会比晚买便宜一些,消费者有“上当受骗”的心理也非常正常,应该予以理解。
同时,陈音江也指出,从长远发展来看,如果航司的机票定价总是大幅波动,尤其是事先买的比后来买的还要贵,其实是一种“双输”局面。虽然按照现有法律,消费者很难维权成功,但会对行业和企业失去信心,降低信任度,航司的商誉和形象也会受损。另一方面,航司应该鼓励消费者提前购票,从而可以尽早更合理地安排执飞事宜。如果“倒逼”消费者到临近节点购买,并不利于航司的工作安排和有序发展。
綦琦则重点强调了低价票对市场秩序的影响。在他看来,从行业研究角度看,短期航司可能收获了以价换量的实惠,但给提前购票消费者信心打击,这将在中长期改变购票惯性,进一步加大机票价格波动的频次和幅度。
綦琦认为,或可考虑建立一个类似航信成本指数的价格参考体系,首先航司的低价机票不能不计成本,其次在合理区间内,如果票价后期真的低于该合理价格,航司也需要做一个说明和处理。他还建议,航司要在合规的前提下,加大产品定价的可行性和精准性,善于运用金融化和辅营化(辅助营销)丰富定价工具,同时通过航线运营成本指数等提升消费预期管理能力。
(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马静,邮箱:majing@chinanews.com.cn)(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魏薇 李中元
【编辑:郑铮】
Copyright © 2008-2020 【新宝配资】深圳海商汇创新投资有限公司 粤ICP备18158468号-1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