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氨基观察
曾几何时,旱涝保收、稳定增长的CXO赛道,是投资者以及医药经理们的避风港。即便在整个医药板块泥沙俱下时,大部分人仍然选择相信CXO。
就如国泰君安的一位基金经理在采访中说到的那样:
"CXO扮演了一个卖水人的角色,从实验室阶段的研发到生产环节再到最后的临床,CXO在每一个领域都提供服务。所以CXO的模式是完美的,不管这个药成还是不成,它都可以收费,越推进到后期,它的盈利会越高。"
然而,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商业模式,即便某一刻存在过,也会因为不够完美而被击破。
在创新药行业进入寒冬良久之后,CXO板块终于后知后觉得出现了集体降速。三季度,国内20家CXO公司平均收入增幅为10.32%,净利润平均降幅19.44%。
要知道,过去几年,这些CXO公司的业绩增长都是三位数开头。任何时候,下游产业的起落浮沉,都不可能不对上游CXO产生波动式的反馈。如今,它们的降速也意味着那个创新药狂奔时代的彻底结束。
而当告别了过往不切实际、不可持续的高增长后,CXO仍不失为一个好行业。当然,竞争也会更加激烈。在这场持久战中,CXO公司必须在市场中低速增长背景下,锻炼自己结硬寨打呆仗的能力。这是新的机会,也是新的挑战。
01 CXO的滞后降速?
没有一个行业能够永远向上。一度被投资者以及医药基金经理视为完美模式的CXO行业亦不能免俗。
虽然早在2022年前后,生物科技就转向了下行周期,裁员、砍管线,破产的Biotech不在少数。但由于CXO订单存在滞后效应,一个订单的收入往往会在未来两年内根据完成量逐步确认,这也就导致,创新药行业的不景气不会第一时间传导到CXO这里,而是体现在未来的一两年时间里。
所以,2022年国内CXO板块仍然维持了较高的营收增长,整个板块的收入、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高达632%、910%。到了2023年,CXO业绩的真实变化开始显露。
上半年CXO板块就已经初现颓势,到了三季度,业绩增速进一步下降。
在20家公布三季报的A股和港股上市CXO公司中,总体平均收入增速仅为10.32%,其中有7家CXO公司三季度营收出现了负增长,博腾股份、美迪西、凯莱英三家公司营收降幅最大,分别为46.44%、37.5%、36.41%。
其中,博腾股份、凯莱英的收入下滑主要是受到新冠大订单交付结束的影响。若剔除大订单影响,凯莱英营收同比增长 24.51%。大部分中小CXO则是直言,自己受到创新药寒冬的波及。
至于净利润增速表现,则更为糟糕。
三季度CXO板块整体净利润增速已经由正转负,20家CXO公司中有12家净利润出现负增长。而20家CXO公司的平均利润降幅为19.44%,其中和元生物、美迪西、睿智医药三家公司净利润降幅最大,分别为289.38%、144.36%、129.08%。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CXO内部也在分化。即在部分头部CXO仍保持一定增长的时候,一些中小CXO业绩却急速下滑。这与它们背后的业务定位和客户组成密不可分,行业内的马太效应正日渐凸显。
部分头部CXO企业以海外客户为主,而中小型CXO企业当下则主要聚焦在国内biotech,后者的抗风险能力稍差。参考康龙化成业绩,上半年其美国客户增长20.8%,欧洲客户增长36.6%,中国客户增长18.4%,区域结构增长率与药明康德类似类似,总体来看中国区域影响较大。
也正因此,国内客户占比较高的CXO,当下受到的影响更大。这一点,从美迪西、和元生物的业绩表现也能看出。
02 CXO与创新药"时差"消失?
作为盈利下降幅度最大的CXO,和元生物在三季报中将业绩下降,归咎于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
由于外部经济市场环境延续疲弱态势,基因细胞治疗 CDMO下游客户融资进度仍弱于预期,导致公司在市场业务拓展、项目交付等方面受到影响,短期内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和元生物所言非虚。事实上,在CXO公司们业绩降速的背后,是整个国内创新药赛道生存窘境,CXO与创新药之间的"时差"消失,二者同此凉热。
作为Biotech的卖水人,CXO的景气度受到了创新药的极大影响。而在2023年,生物医药赛道投融资相较于前两年整体较为低迷,相关融资事件数及金额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根据动脉橙数据,中国医疗健康融资额在今年二季度同比下降23%,虽然相对于一季度57%的下降,国内创新药整体融资额降幅有了一定的放缓。但不能否认,眼下生物制药寒冬,尚未过去。
在融资窗口的关闭下,药企们会更偏向于确定性更高的后期临床项目,反之,药企们对于早期临床项目的开展更为审慎。所以我们也能看到,产业链前端的临床前CRO受投融资遇冷的影响较大,订单数量下降明显。
具体来说,在2023年上半年,昭衍新药、美迪西、睿智医药新签订单均出现了下滑。其中昭衍新药2022年上半年在手订单41亿元,新签订单20亿元,而到了今年上半年,昭衍新药在手订单金额约38.7亿元,新签订单13亿元。
除了国内,全球医药融资和研发需求对于中国CXO业绩也有着重要影响。毕竟,中国CXO已经深度融入全球医药研发产业链,不少企业有超过一半年的收入来自海外。
尽管一些CXO公司今年的海外收入增速仍高于国内业务,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海外创新药企也同样陷入了融资困难。根据动脉橙数据,全球医疗健康融资额在一季度、二季度分别同比下降41%、15%。
在国内国外创新药企都在收缩的情况下,国内CXO行业的整体降速也成了注定的事情。
03 一个狂奔时代的终结
当然,这一过程存在滞后效应。与创新药行业相伴而生的CXO,在寒冬初始似乎全然没有受到创新药的影响,仍在接着奏乐接着舞。也是因此,CXO一度成为投资者在医药领域的避风港。
然而,所有人都难逃地心引力,凡事都要尊重客观规律。随着订单滞后效应的消失,如今CXO业绩开始显露真实面目,与创新药行业开始同频下降。
这也意味着,医药领域的最后一块避风港自此消失,创新药过往蒙眼狂奔的时代就此结束。
当然,对此我们也无需太过悲观。
当告别了过往不切实际、不可持续的高增长后,CXO仍不失为一个好行业。过去的红利虽然逐渐消失,但在创新药领域从来不曾缺乏新的机会。眼下,减肥药、ADC的爆火,也给多肽、ADC、CGT等细分领域的来了新的增量空间。
比如,凯莱英新兴业务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34.89%;博腾股份CGT CDMO业务23上半年收入增长107%。;上半年药明康德的TIDES业务(多肽、寡核苷酸、复杂偶联物)在上半年收入13.3亿元,同比增长37.9%,在手订单同比增长188%。
当然,市场竞争也会更加激烈。
虽然所有公司都向往那些宏大叙事、高光时刻,但对于大多数公司而言,在漫长的成长之路上,在低谷里徘徊、在平淡中向上才是一种常态。真正的创新药发展没有一日千里,更没有神来之笔,无论是药企还是CXO,都必须学会在市场中低速增长情况下结硬寨打呆仗,以持续保持领先优势。
从这个角度来看,公司的业绩起落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公司在市场上行的时候争先恐后,市场下行的时候溃不成军。
Copyright © 2008-2020 【新宝配资】深圳海商汇创新投资有限公司 粤ICP备18158468号-1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