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谷趋势(ID:zgtrend)| 饶司机
玩不过就添堵?
刚刚,欧盟发生了一次“分裂“,因为中国最拿得出手的产业。
中国还没说话呢,在政治正确和经济理性之间,欧盟内部就站成了两个阵营,吵得不可开交。
或许是中国电动车企在慕尼黑车展上抢尽风头,伤到了old money 的自尊心。
又或许是中国电动车企刚刚发布半年报,销量和营收齐飞,让人眼红了。
9月13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比利时发表演讲:目前全球市场充斥着廉价的电动车。由于获得巨额的政府补贴,这些汽车的价格被人为地压低。因此我今天宣布,欧盟委员会将对来自中国的电动车展开反补贴调查。
言下之意,就是怪中国电动车在欧洲卖得太便宜了。实际上,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场的售价,本来就比中国市场高得多,比如比亚迪唐EV国内卖20多万元,欧洲售价飙到了40多万元。
冯德莱恩一声吼,把中国汽车圈和投资圈都吓尿了。
第二天(9月14日),中国电车概念股就崩了:
比亚迪【002594】大跌3.15%,200多亿市值凭空蒸发;零跑汽车【09863.HK】大跌1.55%;长城汽车【601633】下跌1.43%;小鹏【09868.HK】下跌1.83%;蔚来汽车【09866.HK】下跌0.93%;吉利汽车【00175.HK】下跌0.52%。
这些处于上升期车企的车企,它们四处出击,踩着鲜花和掌声。前几天还在德国车展上大造声势,竭尽所能(打广告、搞公关、铺店面、投渠道、建工厂)地向欧洲人示好,没想到突然被泼了一大盆冷水,浇了个透心凉。
如果要搞发补贴调查,岂不是逼着中国电动车在欧洲“涨价”?那中国电动车在欧洲市场可能毫无竞争力。而如果欧洲市场攻不下来,中国车企打造“世界级品牌”的梦想就要破灭。
王传福们内心是崩溃的,“我本将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请记住这句话。
欧盟发生“分裂”,也是如此。
这次,明确表态支持冯德莱恩决定的,是法国。法国的欧洲事务部长劳伦斯·布恩(Laurence Boon)称这对保护欧盟市场至关重要。
这并不意外,法国视中国车企为“眼中钉”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站出来为中国说话的,是德国。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强调要谨慎对待中国企业。他们认为欧盟对华采取贸易救济措施,可能导致中国反制,从而导致欧盟的对华出口和在华投资受到损害。
为什么法国和德国的态度相差这么大呢?因为利益啊!
法国车企在中国市场的存在感越来越弱,与中国企业的关联度很低。东风雪铁龙、东风标致2022年销量仅为5.1万辆、3万辆,在中国已成为边缘品牌。雷诺集团更惨,不得不退出东风雷诺合资项目。
由于在中国市场上没赚到钱,法国最大汽车集团Stellantis(标致、雪铁龙、DS品牌的母公司),正在逐步减少在中国市场的投资范围,更加聚焦本土市场。如果有谁要来欧洲市场抢他们的蛋糕,他们就会跟谁拼命。
智谷的老朋友们一定记得,上周我们稿子中写道,看到欧洲媒体发表“中国车企崛起、德国品牌衰败”的论调后,刚刚遭受变故、血迹都还没擦干的德国总理朔尔茨,果断站出来给德国企业打气助威,振臂高呼“竞争应该刺激我们,而不是吓到我们”。
那为什么德国没有借此机会对中国“落井下石”呢?
因为德国车企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宝马汽车2022年在中国市场共交付约79.2万辆,占其全球总销量的33%;大众集团2022年在中国的交付量为318.45万辆,占其全球总销量的38.4%;2022年奔驰向中国市场交付乘用车75.17万辆,该体量超过欧洲市场交付量的总和。
为了巩固在中国的江湖地位,德国车企这几年还在中国大兴土木,大搞新项目,一砸就是上千亿元。
2020年,德国宝马集团投资150亿元在中国沈阳建设里达工厂,主要生产纯电动中型运动轿车BMW i3。2022年,宝马集团再向中国投资100亿元,用以建设BMW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
2022年2月,奥迪集团宣布将投资209.3亿元在中国长春建设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
2022年8月,梅萨德斯-奔驰的投资项目——首款基于EVA纯电平台正向研发的国产纯电动车型EQE在北京奔驰顺义工厂顺利下线,而这一工厂是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和北汽集团共同投资超过119亿元人民币建成的。
比奔驰、宝马和奥迪更大方的是大众汽车集团。这个全球营收最高的车企,在中国北部、中部和南部都有大手笔投资项目。
2022年10月,大众汽车集团旗下软件公司CARIAD与地平线成立合资公司,大众汽车集团计划为本次合作投资约24亿欧元(约167亿元)。
今年5月28日,大众高管表示,大众安徽将继续在安徽合肥投资,计划总投资231亿元。
今年7月26日,大众汽车集团宣布,与小鹏汽车签订合作协议,并向小鹏汽车注资约50亿人民币。
德国车企已经把树根牢牢扎进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土壤里,拔都拔不出来。
如果欧盟故意给中国车企设置各种各样的壁垒,那么中国政府可能就会反向制裁欧洲品牌,这就会出现两大恶果:德国车企在中国建的生产和研发项目面临瘫痪,几百亿的投资就会打水漂;德系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将迅速下滑,“德系三巨头”(大众、奔驰、宝马)就会失去至少三分之一的营收。
想想都觉得可怕,所以在政治正确和经济理性之间,德国车企选择了经济理性,旗帜鲜明地反对冯德莱恩的反补贴调查。
冯德莱恩的如意算盘是这样打的:先对中国电动车进行发补贴调查,然后留下中国车企的把柄,再对中国车企征收惩罚性关税,最后把中国电动车逼出欧洲市场。
为了论证“反华政策”的合理性,冯德莱恩还提到了多年前欧洲光伏产业全面崩溃的例子。她认为,因为中国政府补贴光伏产业,导致欧洲的竞争厂商败退市场。
事实上,冯德莱恩的言论根本站不住脚。
2012年,欧盟先后启动对中国光伏产品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自2013年起,中国出口到欧洲的光伏产品被征收高额关税,该项政策于2018年9月到期后终止。但持续了整整六年的“双反禁令”,并没有扶起欧洲光伏企业,也没有“杀死”中国光伏产业,反而把中国厂商逼成了绝世高手。
2023全球光伏企业TOP20榜单中,中国公司占了18席,剩下两家分别来自韩国和美国。欧洲企业呢,通通沦为了“others”。
光伏产业的发展史,恰恰证明了搞贸易壁垒是没有用的。冯德莱恩搞的这些小动作注定会沦为笑话,反而会激励中国电动车企业做强做精做深。
刚刚闭幕的慕尼黑车展,充分展现了中国电动车进军欧洲市场的决心和魄力。
共有近50家中国企业参展,是上届的2倍,约占总参展企业(675家)的7.4%。此次参展的不仅仅是整车企业,还有众多供应商。
中国新能源行业两位领袖(比亚迪老总王传福、宁德时代老总曾毓群)亲临慕尼黑,在“德系三巨头”眼皮子底下抢夺客户和供应商资源。
比亚迪的展台规模超过了奔驰,占地面积达到了915平方米,被围堵得水泄不通,即使是偏僻的角落也站满了踮起脚尖的欧洲记者。
比亚迪高管骄傲地宣布: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在近一年内已进入了15个欧洲国家,并携手优质本地合作伙伴,在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开设了超140家门店。比亚迪考虑在欧洲建立其首个整车工厂以实现生产本地化,预计在今年年底前完成选址工作。
比亚迪这招实在太狠了,等到比亚迪欧洲工厂建成投产了,就算是为欧洲贡献GDP、税收和就业岗位的功勋企业了,冯德莱恩就只能乖乖闭嘴。
与“反华急先锋”冯德莱恩相比,德国总理朔尔茨的行为则更具有灵活性和艺术性。
为了讨好德国民众,朔尔茨特意避开了中国车企的展台,包括人气最旺的比亚迪。不过,他去宁德时代展台兜了一圈,并给宁德时代的神行超充电池技术点赞。
为什么偏要去看宁德时代呢?因为宁德时代不卖车,是“德系三巨头”的合作伙伴,而且曾毓群在德国图林根州投资的动力电池厂已经成为当地的示范性项目(为了讨好德国环保组织,宁德时代还在德国种了4500株橡树)。
比亚迪和宁德时代,果然是中国新能源领军企业,出海的姿势都比别人更酷炫。
不过我们也不能高兴地太早,中国新能源品牌在欧洲的实际市占率还很低。今年上半年,中国所有汽车品牌在欧洲市场的总销量只有14.7万辆,还不比特斯拉一家。中国市场的“销冠”比亚迪,在欧洲消费者眼里则是“杂牌”(上半年销量不到3000辆)。
万里长城,中国汽车品牌只走了第一步,未来还会遇到比“反补贴调查”更大的障碍,我们应该从日韩车企和特斯拉身上吸取经验和教训。
欧洲汽车市场,在历史上经历过三次大冲击。
第一次是20世纪70年代,以丰田、本田、日产为代表的日本品牌凭借着燃油经济性的优势征服了高傲的欧洲人;
第二次是20世纪90年代,以现代、起亚为代表的韩国车企凭借着极高的性价比俘获了欧洲民众;
第三次是10年代,特斯拉凭借着前卫的设计和新潮的技术拿下了欧洲新能源市场的“销冠”。
目前来看,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车企,拥有三大优势:极低的生产成本;又全又好又快的供应链;先进的软硬件技术。
欧洲著名机构“瑞银证券”近期对比亚迪海豹进行了拆解分析。研究发现,与同级别竞品相比,比亚迪海豹的整体成本比在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的特斯拉Model 3要低15%,比大众汽车在欧洲生产的相似规格车型成本低35%。
“瑞银证券”认为,中国车企在技术、成本等多重优势下,向海外市场不断增加出口的趋势可能会继续,预计中国车企的全球市场份额将从目前的17%增加到33%。
汽车产业,是关乎国运的头号产业。
美国、德国、日本、韩国、法国等全球最牛的工业国,无一不是汽车大国、汽车强国。如果包括间接就业在内,德国总计有530万人——全国就业人员的七分之一从事于汽车产业。
从历史角度看,日本和韩国汽车品牌走出本土、征服全球的时候,也是综合国力全面提升的关键期。因为汽车行业是现代工业的皇冠,可以带动钢铁、新材料、橡胶等100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
所以,比亚迪们能否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不仅取决于中国一千万汽车从业者,还是对中国整个产业体系和各级政府的考验。
比亚迪们真心希望,“大人们”多结善缘,给大家创造宽松自由的国际环境。
Copyright © 2008-2020 【新宝配资】深圳海商汇创新投资有限公司 粤ICP备18158468号-1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